|
我市首个大型片区类城市更新项目打造城东新地标时间:2024-08-13 一砖一瓦,皆为百姓宜居;一楼一景,尽显时代风貌。 位于津滨双城间的黄金走廊,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正在悄然“蝶变”。横跨东丽区和河北区,总占地面积3.54平方公里,人口约12万人,这片拥有优越地理位置和便捷交通条件的区域,是我市首个大型片区类城市更新项目。 如何解决城市“老年病”,让居民提高生活品质,让城市重新焕发青春?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的更新改造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,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整个片区以“一轴一环三带十节点”为规划结构,致力建设“时代焕新街区、美好生活住区、健康产业园区”三大板块,构建宜居宜业、绿色低碳的城市开放空间。 空间再造 解锁城市发展新课题 以人为本 关注群众心头新期盼 城市更新不仅要有“颜值”,还要有“内涵”。 立秋已至,暑热未消。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9号地块新建中学现场,工人们正快马加鞭奋战在建设一线。学校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6550平方米,设有教学楼、音体美教室、图书馆、操场等,引进天津市第一中学优质资源,可提供约1080个学位,助力片区教育资源提质升级。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才能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,让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。 目睹家门口的学校从无到有,家住赵沽东里的林先生满怀期待。“赵沽东里紧邻大型批发市场,周边商户较多,每天送两个孩子上学,时常遭遇堵车。盼着这所中学尽早建成,孩子们可以就近入学,还能享受天津一中的教育资源,真的很幸福。”林先生说。 完善公共服务,满足群众需求。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涉及不少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。老旧小区如何“改”在百姓心坎上? 作为建设方,天津金钟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实施提升改造前,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城市建设积极性,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,并结合街道社区实际,打造提升改造亮点。 “赵沽里区域提升改造的显著特点是将历史文化融入提升改造中,让津沽文化熠熠生辉。”该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张嘉琦告诉记者,通过查阅资料、与老居民聊天等方式,设计团队充分挖掘赵沽里历史文化,打造特色文化墙,给居民留下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美好乡愁。 在盘活低效土地和闲置资产时,他们经过走访调研,充分考虑地块适合干什么,然后再去盘活。如赵沽东里社区北侧有近3000平方米土地利用率低,经过综合考虑,最终将其改造成篮球场,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健身的快乐。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建设方还盘活利用边角空地,增加停车位、配备充电设施、建设小广场等,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 张嘉琦介绍,接下来,还将充分挖掘闲置车棚等空间,共同研究如何盘活运营。同时,与社会资源积极对接,将“特来电”充电桩等绿色能源引入片区。值得一提的是,新建区约13万平方米产业园区建成后,会通过招商运营等形式获取营业收入,再反哺到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之中,确保城市更新项目持续推进。 协商共建 探索改造提升新路径 做好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,必须破解城市发展瓶颈,提升城市内涵和品质,实现天津市大型跨区域城市更新的“蝶变”。 在实施城市更新过程中,东丽区和河北区通盘考虑、协商解决,由各自为战变为联动作战,打破地域空间限制,不断推出城市更新的创新之举。 大江路地处东丽区和河北区交界处,虽然只有百米长,但由于年久失修,道路坑洼,雨天积水。“大江路两侧居民区隶属于河北区管辖,但这条道路却不在河北区管辖范围。”孙立军说,充分考虑附近居民的实际需求,金钟街道建议把大江路纳入此次城市更新项目。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。 经东丽区和河北区共同研究,最终达成共识,将大江路列入提升改造计划,由天津金钟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实施,彻底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 大江路提升改造是两区政府合作的良好开端。群策群力、合力攻坚,难题才能有效化解。 “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工作面大、拆迁点位情况复杂、政策空白点突出等多项难题。我们结合实际,创新‘1+N’工作机制,牵头推进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城市更新合作协议等签订。同时,建立项目资金共同监管审核机制、联合会商机制,盘活了赵沽里区域土地,加快实施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城市更新,打造津东新标杆。”东丽区城市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露说。 “城,民之所盛也。”随着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不断推进,一大批低效土地和闲置资产被盘活,城市活力再次被点燃,城市魅力持续释放,一座“蝶变”之城正在呈现。 “作为我市首个大型跨区域城市更新项目,东丽区不断总结经验,创新机制,努力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,进一步盘活存量、培育增量、提升质量,走出一条适合区域特色的城市更新的新路子。”东丽区副区长孙晓光表示。 |